中华文化圈粉记⑩|荷兰小伙醉心书法,一笔一划探寻中华文化

分享到:

中华文化圈粉记⑩|荷兰小伙醉心书法,一笔一划探寻中华文化

2024-10-18 18:13:27 来源:中国新闻网
大字体
小字体
分享到:

   戴光磊(荷兰)   上海交大人文学院进修生。 视频来源:新民晚报(02:56)

一撇、一捺、张弛有度;阴阳、刚柔、黑白有道。

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如果说汉字是这条大河的源头,那么书法定是其中耀眼的明珠。从古老的甲骨文、金文,到篆书、隶书、再至演化出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等书体,小小方块字反映着社会风貌,记录着时代变迁,延续着文化之魂。

“汉字特别有意思。”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23级汉语进修生戴光磊赞叹,“每当提笔写字时,我觉得心会自然而然地静下来,这过程很享受。”写书法对零基础的外国朋友来说难不难?方块字在这个年轻人眼中又有着怎样的意义?醉心于一笔一划的戴光磊通过书法作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
写书法能培养耐心、专心、静心

“我属龙!”2000年出生的戴光磊,原名Stanley Graafsma,面对镜头他已习惯用中式的开场白介绍自己。父亲是荷兰人,母亲是马来西亚的华裔,他对于中国的认知和情缘始于“爱讲中文的母亲”。“在我小时候,母亲教我中文,给我说中国的历史和现在,给我说那是一个怎样广大的地方。”他拿自己的中文名戴光磊举例:“母亲希望我做一个顶天立地又光明磊落的人,所以取了‘光磊’两字。”

都说人如其名,戴光磊和中国的羁绊可能是命中注定。“几年前,我离开荷兰去比利时鲁汶大学读书,一开始学的是工程专业,但我发现没有兴趣,又选择了汉学专业。”学习汉语,探究汉学,成了他大学最重要的课题。去年9月,他作为进修生来到上海交大人文学院继续深造,踏上魂牵梦萦的土地,戴光磊觉得既熟悉又新奇——熟悉的是这里的历史就像母亲的话语一般厚重和博大,新奇的是这里的发展超乎自己的预料和想象。

学习书法是他来到上海交大后作出的选择。“在我看来,书法和画画很相似。”和“老乡”画家梵高一样,戴光磊热爱素描,在故乡时会用画笔涂抹出喜欢的景色。“在荷兰,大家习惯把画画作为爱好,在中国,我想同样把用笔练习的书法作为兴趣去培养,所以选修了书法课程。我发现有来自法国、德国、罗马尼亚、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同学,和我一样志同道合,想感受书法文化。”

当然,学习书法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。采访时正逢上海交大人文学院举办第一届留学生书法习作展,戴光磊给我们演示了他的学习成果。“你看我右手拿笔时容易抖动,但写书法必须要稳。”为此他绞尽脑汁,现场展示了他独创的方法,“我会用左手把右手按住来下笔,特别是一开始还不习惯握笔的时候,这个方法很管用。没有耐心是做不到的。”一笔一划,钩横撇捺间他照着手机上查到的楷书字体,写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
“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草书,看起来很飘逸,给人感觉像是水。”受限于练习时间与文化基础,戴光磊先从楷书入手学习书法技艺,在这过程中他切身地感悟到汉字不光是整齐优美的,更是饱含深意的。他感叹:“和字母不同,象形文字的美随着我写得越多,越能体会到其中的意义。”

怎样才能写好毛笔字?他总结,首先需要耐心,接下来就是专心,去想这个字是什么意思,了解这个字的意思才能熟悉这个字的笔画和构造,在这过程中人会随之静下来。

通过书写汉字,去探寻中华文化

“有趣”是戴光磊提到中华文化时的高频词。“在中国各地旅游有趣”“好吃的中国菜有趣”“丰富的诗词读起来也有趣”……有趣的评价背后,是他对于中华文化的求知欲和探索心。

站在自己书写的唐诗前,他侃侃而谈“意境美”:“这是王维写的,‘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’,是简单的画面,读完之后安静的氛围出现在我眼前。诗就是画,画里有明月、有松树、有泉水、有石头。”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书法,戴光磊不光写字功底有了提升,对于中文语义,特别是诗词歌赋的赏析能力也有了质的提升。通过书写汉字,这个荷兰小伙在探寻中华文化时获得了最可靠的抓手。

“又比如同学写的这句——三人行,必有我师。”他坦言用自己的话来翻译就是三个人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,“这句话是不是很有趣?为什么这么说,我猜是想告诉大家,人要谦虚一些,哪里都有比自己厉害的人,谁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。”

除了书法,戴光磊还努力去钻研更多的中国历史。当学院推出前往上海历史博物馆担当见习导览员的选修课时,他第一时间报了名。留学生讲解员能讲什么中华文化?“对许多历史文物,中国观众的看法大多是固定的,我可以提供不一样的视角、一些我在浅尝了中华文化后的观点。”他举例,比如那根和玛雅文明纹饰有点相似的良渚时代的权杖,“讲解过程中,我也会有疏漏。但当我将中外文明放在一起解读时,能感受到观众朋友获得一点启发,我觉得好开心。”

经历了在中国学习生活的10个月,如今戴光磊已能在微信上和母亲用中文畅快地聊天了。家人对他的变化感到欣慰,一手像模像样的毛笔字更是让比利时的同学们惊讶不已。即将启程回鲁汶大学的他已经把毛笔、宣纸、砚台等打包寄了回去,“以后当然还会练书法,还会读诗词,还会读中国的历史。”他向我们保证未来自己会做好一个中华文化的宣传员,“我要把方块字的艺术和深意传递给同学们,更要把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,美丽的风景、好吃的美食、飞速的发展讲给身边的人听!”

(原题为《荷兰小伙醉心一笔一划:通过书写汉字,探寻中华文化 | 老外讲故事·中华文化圈粉记⑩》)

【编辑:叶攀】
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
国内新闻精选:

换一批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4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评论

顶部